2025年10月10日,由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传感器与科学仪器创新研制项目——“高性能多碱阴极侧窗型光电倍增管的研制”重点课题,在京顺利通过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与现场验收。该课题成果成功填补了国内在分析仪器用高性能多碱阴极侧窗型光电倍增管领域的生产能力空白,为我国实现高端科学仪器核心部件全面国产化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

技术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将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实现高倍数放大的真空电子器件,高性能多碱阴极侧窗型光电倍增管因为具有宽光谱响应范围、高灵敏度、高增益倍数、低暗电流、高稳定性、长使用寿命和结构紧凑、体积小、响应快的特点,因而被作为检测器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量大面广的分析仪器中。但因为其生产技术极为复杂,产品供货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成为制约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面向国家早日实现该关键产品自主可控供应保障的重大需求,国标检验分析仪器部勇挑重担,组建专项团队,历经三年攻坚、上千个日夜奋战与上百次工艺试验,最终实现从产品仿真设计、先进设备开发、关键材料研制、生产工艺攻关、测试评价体系构建到产品标准制定的全产业链技术突破,成功建成一条生产工艺稳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批量化产线,并通过了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创新引领,核心指标全面达标
课题所研发的GB R 1011型多碱阴极侧窗型光电倍增管,经第三方检测与用户应用测试证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课题设定目标。截至课题验收,团队已突破1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已获授权3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产品测试大纲1项。其中,“碱源制备和受控释放技术”、“外源法分步进碱阴极制备技术”及“后处理性能提升技术”三项核心技术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专有技术。目前,公司已与多家下游厂商达成产品试用意向,并签订多份采购合同,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该产品的量产将显著提升我国高端科学仪器所需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保障能力,从而加快相关科学仪器的国产化进程。
国标检验近六十年来持续耕耘于科学仪器国产化的历史浪潮。立足新起点,公司将聚焦“突出核心功能、强化价值创造”,继续发挥多学科人才、先进分析测试技术及央企平台资源优势,持续拓展其他先进管型的研发与品类布局,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光源+光电检测器”产品生产基地,争做我国科学仪器核心部件攻关的推动者与产业升级的支撑者,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国标检验力量。